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动态
最新动态

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30
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环境管理方式,在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生产者责任延伸等理念,依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关系,以核心企业为支点,主要通过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等工作,持续推动链上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治理模型
      1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
      1.1集体自治模式
      在这个阶段,各个企业通过平等市场化的交易行为随机进入供应链各环节,此时的交易环境包括许多潜在供应商,市场价格将是供应商选择的主要标准。各主体间的交易行为都是通过订单驱动建立起的临时关系,企业间会出现短期协作效应,而缺乏长期、密切的互动与协作。企业并未实现资源整合,企业内部重管理轻治理,只关注自身的资源利用与发展,并不寻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并没有单独的治理实体,成员间多依赖于权衡盈利来管理协调关系。而在特殊情况下,这种高度分散的网络中一个孤立的,独立的组织可以轻松地缓冲和隐藏其不当行为。比如说,若交易中存在特定的环境倡议,且该倡议不利于相关方盈利,则主体成员可能会扼杀该潜在威胁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举措。对私有信息和优势的保留,企业实施交易型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短期效益,有可能会使总的社会和环境状况普遍恶化。此时的链内企业并不具备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思想高度以及行为措施。
      1.2焦点治理模式
      该阶段企业开始重视外部资源整合,寻求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实现企业长久发展。此时,核心竞争力优势大的企业成为焦点企业,统筹协调外部资源,建立纵向一体化体系,并处于链条结构的中心位置,具有领导权与决策权。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链内所有活动均围绕焦点公司进行开展、其他参与成员则承担分配角色,此时,绿色供应链内出现层级结构以及权利来源。焦点公司通过设定可持续发展游戏的规则,将其自身的上游和下游可持续性标准强加给合作伙伴,使合作伙伴迎接社会、环境或实践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作为绿色供应链的“初创者”,焦点公司议价能力强,所以能够对链条上个各个企业成员实施把控、命令等强制性治理机制,同时还能够处罚机会主义行为,控制过度竞争,以实现参与主体服从于整体链条的总目标。在焦点治理模式下,治理机制多来源于层级结构,不仅有正式机制,比如制度、规章等来治理链内关系,还会存在非正式治理机制,比如互惠、声誉、共享等治理机制。此时,尽管焦点公司与链内参与主体间有签订长期契约或存在相对可信的承诺,但合作仅仅依托于核心企业战略活动开展,链内成员相对被动。基于不对称的权力结构,只有核心企业开始思考如何维持链状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整体绿色发展,上下游企业并未形成战略共识。这种情况下,也是无法深入整合绿色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此阶段,即使是忠诚的生产者或零售商的行为也可能被忽视。
      1.3协同治理模式
      此时的绿色供应链更加深化垂直整合,同时实现横向资源整合,形成各层级企业网络结构,比如供应商网络、销售商网络。此外,在保留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行外包,逐步建立横向网络,实现双边一体化。此过程中,网链结构高度集中,交易频率激增,资产专用性较高,相比考虑选择供应商成本问题,信任、能力与合作等因素变得更重要。供应商、焦点公司与销售商之间不仅出现了双向反馈与资源流动,同时参与链内治理的合法性一致。链内关系的构建一般依赖于平等的交易关系,各参与方都在营造彼此信任的协作网络。在协同治理模式内,各主体会对统一实施绿色行为达成战略共识,此时的治理焦点不再聚焦于单一企业的治理行径,而是以网络为分析单位进行治理,若企业一旦试图隐瞒不负责任的做法,这些行为最终会迫使行为者退出网络。此时绿色供应链内的社会效益更为显著。
      1.4共同治理模式
      此时绿色供应链不再是单链条发展,而是出现多链条、多核心的交互。遵从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思想,将绿色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内的相关利益方作为治理主体被纳入内生变量。此时的治理主体已从单一主体发展为多重治理主体,通过多重规模组织间的竞争、协作和冲突解决模式,促使多方参与主体各自实现其利益。网络结构范围的逐步扩大,企业间成员建立了一种亲密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并对企业从“浅绿———深绿”的发展形成战略共识。在多方主体的相互制衡下,治理结构趋于稳固、可持续,成员间信任程度加深,战略合作伙伴会从链条的绩效评估反馈中共同进行可持续改进。基于利益相关者所施加的绿色外部压力等因素,此阶段的绿色供应链不仅要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这个阶段的治理特征更加依赖“网络治理”形式,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上消除了任何形式的中央协调,转为多个焦点进行战略控制。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越是相互关联,他们就越有可能交换信息,分享期望,并形成联盟以加强他们的主张。共治模式使生态系统内的多利益相关方实现价值共创的资源整合,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机制不断协调集群中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行动,绿色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沟通协调,共同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此时的焦点公司已经从链内的直接控制过渡为战略引导与支持,各利益相关方会以实现系统总目标为己任,彼此强调打造“信任网络”。开放和信任的治理模式,使整个绿色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在资源整合、风险管控以及机会主义防范等方面都更具优势,促进“绿色”观念扎根到每一个治理环节,实现系统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三重效益。
      2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议
      建议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关于信息公开的主体,应通过完善法律规定,逐步扩大主体范围,由大企业扩大至涵盖不同规模企业,由重点排污或用能单位拓宽至一般单位,并最终实现全覆盖;在法律规定之外,核心企业也有必要发挥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中的作用,要求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供应商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关于信息公开的内容,供应商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污染物排放、能耗、物耗、水耗、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情况等信息都应公开,而且应通过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向社会充分公开,在让核心企业看到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应当让社会公众容易获取信息。与此同时,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应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水平。
      3结语
      当下,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以及市场运营模式的多变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又因为资源的有限承载,使得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绿色供应链被提到了更为迫切的位置上,关于绿色供应链治理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拟总结出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以指导整个供应链在动荡环境中实现其商业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系统视角的绿色供应链治理研究是一项认知转变,随着绿色治理的深入,我们的研究超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二元对立”认知视界、同时改变了对简单的线性增长模式的研究视角,通过商业生态视角下的绿色供应链治理模式的研究,能够使供应链主动且弹性的应对动态环境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1]毛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构建绿色供应链[N].中国环境报,2020-06-01(03).
      [2]董安邦,廖志英.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2002,5(5):16-20.

山东飞跃达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朱 庆